从股份制银行中报披露情况看,作为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在规模和利润两方面均维系了高增长,发展“一骑绝尘”;平安银行则将大部分资源押注在零售上谋突进;中信银行、光大银行和民生银行则在竞争中出现胶着之势,相互赶超的竞逐进入白热化。
规模高增长
银行半年报统计,截至6月末,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、浦发银行、中信银行、兴业银行等8家银行的贷款平均余额超过2万亿元。其中,招商银行的贷款平均余额为5.25万亿元;浦发银行、中信银行、兴业银行3家银行的贷款平均余额分别为4.63万亿元、4.62万亿元和4.21万亿元;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两家银行的贷款平均余额为3.96万亿元和3.14万亿元;平安银行和华夏银行的贷款平均余额为2.65万亿元和2.11万亿元。
从零售贷款的情况看,数据显示,截至6月末,平安银行零售贷款余额在贷款总余额中的占比高达62.95%,远超其他银行;招商银行零售贷款余额的占比为53.18%;兴业银行、光大银行、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的零售贷款余额的占比分别为42.3%、42.19%、41.95%和41.8%。
股份制银行零售贷款3年来的增长情况如何呢?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统计数据发现,大多数股份行3年来在零售业务的信贷投入增速均超过20%,其中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两家银行的零售贷款增速为31.46%和40.70%;民生银行零售贷款3年的增速高达58.45%;兴业银行该项数据为35.82%;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零售贷款3年的增速较为缓和,分别为23.43%和24.53%。
“规模的扩张情况需要配合资产质量来分析,银行可能也需要在规模和坏账两者中有所选择。”一家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表示,在股份制银行零售贷款高增长的背后,信贷规模的限制和不良率也是重要因素。
半年报数据显示,股份制银行零售贷款中,招商银行与兴业银行两家银行的不良率低于1%,分别为0.76%和0.97%;光大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为1.08%,这与该行大力出清坏账有关;而平安银行、中信银行、民生银行的零售贷款不良率分别为1.13%、1.12%和1.63%。
对于银行零售业务的高增长,利润的贡献是重要原因之一。由于银行信贷规模上的受限,利润贡献与银行的盈利能力和信贷定价有关。数据显示,平安银行、招商银行、光大银行和浦发银行的零售贷款利息在利息总额中的占比分别为76.17%、63.28%、51.39%和51.19%;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零售贷款利息在利息总额中占比尚不足50%,分别为49.63%和47.4%。
从零售贷款单位贷款的利息看,平安银行、光大银行和浦发银行利润率为3.8%、3.12%和3.10%;中信银行、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的利润率则为2.96%、2.87%和2.78%。
“零售贷款的利润率能够显示出银行的定价权和市场竞争能力。简而言之,有的银行可能通过规模增长来实现利润增长,而有的银行则通过精耕细作业务获得利润增收。”上述券商分析师认为,规模增长需要有信贷额度上的支持,一些中小银行可能会选择后者。
此外,随着财富管理业务在商业银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,银行管理资产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银行客户竞争的实力。
根据银行半年报统计,招商银行目前个人客户金融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万亿元,远远超过其他银行;平安银行个人客户金融资产管理规模为2.98万亿元;光大银行和民生银行均为2.02万亿元。
三家银行零售比拼
对于中信银行、光大银行和民生银行3家银行而言,零售业务赛道竞争激烈。在部分区域,银行之间业务的对标市场争夺的“火药味”也较浓。从规模和实现利润方面看,中信银行在3家银行中的信贷投放规模最大且利润最高。数据显示,中信银行、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零售贷款平均余额为1.94万亿元、1.66万亿元和1.33万亿元,而零售利润总额分别为574.23亿元、475.03亿元和413.35亿元。
从零售贷款利润在总贷款中占比和零售贷款不良率看,光大银行则胜出一筹。数据显示,光大银行、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的零售贷款利润占比分别为51.39%、49.63%和47.4%;对应贷款不良率则分别为1.08%、1.12%和1.63%。
在半年报披露的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规模中,中信银行上半年该项数据为2.44万亿元领先两家银行。光大银行和民生银行管理资产规模均为2.02万亿元,但是相比之下光大银行增长更快,体现出了后发优势。
中信银行是业内公认的“对公之王”,该行启动零售转型已经历经了6年时间。2015年,中信银行启动第一个“三年规划”,推进“一体两翼”战略,即以对公业务为“一体”,零售业务、金融市场业务为“两翼”。这也是该行零售业务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。
从2018年起,中信银行开启了第二个“三年规划”(2018~2020年),并调整了战略定位,从“一体两翼”走向“三驾齐驱”,目标是实现“公司业务要轻而强,零售业务要大而强,金融市场业务要活而强”。在布局大零售的过程中,支付结算、财富管理和个人资产是带动该行零售规模的主要业务。
当中信银行的第二个“三年规划”开始时,光大银行在董事长李晓鹏的执掌下也做出了零售转型规划,确立了“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”的战略愿景。尽管在规模和发展时间上稍晚于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,但是发展的步伐也很快。
相关统计数据显示,光大银行3年来的零售客户数量约1.3亿,年复合增长超过16%,管理个人金融资产突破2万亿元,并展现出了增长加速度。
此外,光大银行3年来持续强调构建财富E-SBU生态圈,凭借的则是光大集团的综合金融平台优势。在董事长李晓鹏的推进下,光大银行在光大集团内部的协同能力大幅提升,产品服务共享、客户活动共享、权益共享、宣传渠道共享等合作模式的推进,为光大银行存量客户迁移、增量客户激发创造了条件,无疑是有利于银行零售业务的拓展。
在上半年光大银行业绩发布会上,该行行长付万军表示,光大银行“跨越计划”在盈利能力、经营规模、财富管理特色、客户基础、风险管控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。
“银行零售规模的扩张实际上也要以风险可控为前提,近年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均加大了对不良贷款的清理,也就是希望能够轻装上阵,为赶超同业机构营造有利的条件。”前述券商分析师称。